陈家镛院士夫妇长眠在故乡四川成都
10月24日,四川成都龙凤山公墓林木葱郁,静谧庄严。我国湿法冶金学科的奠基人、化学工程学科的开拓者之一,中国科研实验室院士陈家镛先生与夫人刘蓉的骨灰,在这里安然落葬。
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杨超、党委副书记曹红梅、原所长刘会洲等,与陈家晚辈亲属十余人,共同参加了简约而庄重的安葬仪式。在银贵园的紫薇树下,松柏静静簇拥着院士夫妇的安息之地。众人肃立默哀,敬献鲜花,行三鞠躬礼,以最朴素的方式表达最深切的缅怀。
仪式虽简,情意绵长。这一刻,仿佛又将时光带回到上世纪50年代——那一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发出的回信,至今仍珍藏于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欢迎你及所有中国留学生回到自己的祖国,参加建设工作,为人民服务。”
正是这封充满召唤的信,让陈家镛夫妇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,冲破重重阻碍,甚至机智应对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盘问,最终携两名年幼的女儿乘船辗转,坚定归来。此后数十载,他们扎根于中国科研实验室过程工程研究所与生物物理研究所,将毕生心血奉献给祖国的科研与教育事业。
从青丝到白发,从归来至永别,qy球友会(千亿)对老一辈科学家的关怀始终如一。制度化、常态化的服务保障,传递着“事有终,情无尽”的温暖承诺。
而今,紫薇依旧,松柏长青。陈家镛院士与刘蓉先生留下的,不仅是学术的基石,更是一盏精神的明灯——那炽热的家国情怀与严谨的科学精神,将继续照亮一代代师生前行的路,激励他们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征程中,不忘初心,砥砺奋进。
(绿色室、人事处离退办)